半岛官方体育【热门追踪】黄河道域发扬近期要事概览(202341-430)
原标题:【热点追踪】黄河流域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3.4.1-4.30)
我国在区域发展上形成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为引领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国家战略联南接北、承东启西,构建起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
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持续关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区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努力做好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的研究者、组织者和传播者。本期【热点追踪】重点关注黄河流域发展情况,现整理推出黄河流域最新发展动态。
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黄河保护法是中国第二部流域法律,于2022年10月30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此前,中国第一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已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黄河保护法包括总则、规划与管控、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污染防治、促进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共11章、122条。
法律明确,国家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实行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系统治理;国家加强黄河流域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重点河湖环境综合整治。
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樟林认为,黄河保护法的出台与施行,是全面推进国家“江河战略”法治化的又一标志性举措,对于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黄河长期以来“体弱多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且生态脆弱,上游的高原冰川、中游的黄土高原、下游的黄河三角洲等极易发生退化。环境污染也积重较深,水质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说,黄河保护法以水为核心、河为纽带、流域为基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更加注重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法律以黄河流域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为导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保障性、约束性。
在黄河穿城而过的甘肃兰州,自小在黄河边长大的社区级河长杨瑷祯见证了黄河的“清浊之变”:河边的私搭乱建消失了、河风里的异味没有了、河堤旁的景色绿了、河岸上游玩的市民多了。
“当下,治理黄河有了法律保障,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可以让保护工作更有法可依,给群众宣传起来更有理有据。”杨瑷祯说。
宁夏、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黄河沿线省区,近年来也通过采取生态保护修复、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生态补偿等措施,有力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黄河保护法的实施,更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从修订环境保护法到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从制定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到修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中国逐步形成了“1+N+4”(一部环境保护法、若干部专门环保法律和4部特殊区域性、半岛官方体育流域性环保法)的生态环保法律体系。
“长江保护法的出台实施,为保护长江构建硬约束机制,开出了治愈‘长江病’的良方。”潘家华说。
近年来,南通持续推进沿江沿海生态带修复建设,贯通400多公里江海岸线,以生态绿廊“勾勒”江海,实现面貌焕新、功能重塑。
春江水澈,江豚先知。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显示,母子豚数量显著增加,预示着种群繁衍不断壮大。江豚游弋的喜人景象从只能在保护区偶遇,到如今全流域常见——其背后是全面长江禁捕退捕和长江保护法的实施。
2021年以来,江苏省检察机关共办理涉长江保护公益诉讼案件5339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4042件,提起公益诉讼509件。
2022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撰写的一份报告显示,2021年长江流域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7.1%,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达46.6%,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与长江保护法将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类似,黄河保护法也是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王鑫说,相信黄河保护法能够像长江保护法一样发挥重大作用。
在黄河保护法实施前几天,甘肃省水利厅举行了“全民同心贯彻黄河保护法 携手聚力共护母亲河安澜”主题宣传活动。
杨瑷祯介绍,甘肃省政府部门计划举办培训班,让更多基层干部了解和熟知黄河保护法。她已经报名参加,希望通过学习,向公众普及黄河保护法内容以及相关涉水条例法规,提高民众法律意识。
“黄河保护法是有关黄河保护、开发、利用方面总则性的法律,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地方政府进一步细化相关制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在社会中形成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熊樟林说。
连日来,芮城县加强对沿黄河村庄环境整治,村民们交口称赞。全县正通过实施“绿满芮城、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化工腾退、节水增效、环境整治、文化传承、法治护航”八大行动,打出“复绿、治乱、兴业、惠民”组合拳,再次掀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热潮,描绘“黄河明珠·秀美芮城”新画卷。
黄河流经芮城县81.58公里,覆盖芮城全域。近年来,该县以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为抓手,始终瞄准产业中高端,严把招商引资入口关,坚决杜绝“两高一资”企业落户,大力发展生命健康、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现代农业和全域旅游等绿色支柱产业,实现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互促共赢,初步走出了一条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路径。芮城县委书记尚玉良说:“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我们就是要通过‘复绿、治乱、兴业、惠民’,打出组合拳,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有机统一,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今年,芮城县又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1544”工作矩阵,大力实施八大行动,着力打造山青、水秀、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全县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狠抓水土流失治理,加强生态修复治理,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县城,通过“见缝插绿”、补植补种,实现“推门入园、开窗见绿”的生态美景,年内将新建园林村20个、乡镇公园3座,新增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实现绿化覆盖率47.1%、绿地率43.2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6平方米。开展河湖“清四乱”、畜禽养殖规范、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等行动,有序退出沿黄1000米的企业。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芮城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速推进链长制,培育引进一批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半岛官方体育,推动生命健康、清洁能源、新型材料、临空经济、绿色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全力打造芮城新兴产业地标,全力推进总投资28.63亿元、涉及25个项目的黄河流域(芮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十”工程建设。继续聚焦黄河文化重大主题和重要题材,深度挖掘圣火文化、黄河文化、道教文化、红色文化等,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打造一批有历史记忆、乡愁乡韵的特色小镇,让更多老百姓从中受益,吃上“黄河饭”。
九曲黄河,流经宁夏,裹挟着奔腾、不竭的生命力注入了宁夏川、黄土塬,造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鱼米乡”的生命长歌。银川,作为沿黄九省区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首府城市,因黄河而生、得黄河而兴,保护黄河义不容辞,治理黄河责无旁贷。
近年来,银川市委、市政府主动肩负起时代重任,提出了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的目标,从全力保障黄河安澜、从严从细管水用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细化落实,以法治的力量守护黄河安澜,写好水资源保护“大文章”。随着黄河保护法的施行,古老黄河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银川市也将谱写新时代黄河大保护大治理新篇章。
“让河滩地自然修复,保护好环境才能换来子孙后代福泽万年。”这是永宁县望洪镇东和村村民形成的统一意见。在东和村,河滩地上再无耕耘者,村民们在远离黄河的基本农田里播种,玉米、瓜菜照样获得丰收。尤其是瓜菜,靠着得天独厚的品质卖上了好价。
说起放弃河滩地的事,村民们也曾想不通,“大家伙一锹一锹开垦出来的河滩地,有的家里种了十七八年,咋说收回就收回了呢?”
原来,为了说服村民,东和村党支部书记王成新开了几次队长会,八组队长王军和九组队长王森林带头签了河滩地退出协议。“地是国家的,收回河滩地是为了咱子孙后代着想!”王军和王森林一遍又一遍地在村民中间做思想工作。眼望着队长都签了退出协议,村民们也陆陆续续签名交了河滩地。就这样,东和村480户村民的1270亩河滩地顺利收回。
经过多年的努力,黄河银川段北起贺兰县永乐沟,南至灵武市苦水河约18.97万亩的河滩地陆续收回。贺兰县、兴庆区、永宁县、灵武市圆满完成了银川市委、市政府交付的河滩地收回任务。用乡亲们的话讲,这是“割肉换血换取长治久安”。对于农民的生产生活而言,这种阵痛,带来的是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城市而言,从农业生产上消除了对黄河水资源的污染和过度消耗。退出河滩地,换来的是黄河水质持续提升、黄河沿岸生态持续向好。
“通过加强滩区生态保护,收回黄河银川段河滩地,一举扭转了无序开发、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妨碍行洪的局面。另一方面,银川市加强流域环境治理,持续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黄河岸线利用项目’专项整治行动等,实现了黄河银川段流域内面源污染全面治理的目的。”银川市水务局局长说。
记者了解到,在银川保卫母亲河的战役中,全市从源头减少化肥、农药、污水入黄,从根上清除沿黄岸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最大限度减少黄河岸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和干预,银川正为黄河沿岸生态本色恢复吹响集结号。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通过加强水污染治理力度,采取对源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段河湖水生态修复和末端水系生物净化等措施,确保了黄河银川段水生态、水环境持续稳定向好。目前,所有入黄排水沟水质稳定在Ⅳ类以上,黄河银川段水质连续多年稳定达到Ⅱ类进Ⅱ类出。
在银川,黄河水徜徉83.8公里,铺就黄河宁夏段21.1%的塞上长卷,银川也因黄河而坐享“塞上湖城”美誉。
从吴忠市叶盛公路桥黄河入水口断面,到平罗黄河大桥出水口断面,黄河水在这一段接受着最严格的“体检”。银川市环境监测站38位监测员长期坚守着为黄河水“体检”的使命。“测量设备越来越智能,测量效率越来越高速,我们对黄河水质的监测标准也越来越严格。”监测黄河水质30多年的老监测员郭英茹,对监测技术的突飞猛进感慨颇深。
在银川市环境监测站,存放着不同类型的上千个水体样本。这些样本中,有的来自于黄河断面水样,有的来自于排水沟,有的来自于湖泊湿地,还有眼下银川人正在饮用的黄河水。
为了让放心水汇入黄河,像郭英茹一样的监测员们对水质“体检”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银川市水质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至今,全市主要排水沟入黄口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水质,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为黄河注入达标的“健康血液”。通过消除黑臭水体、建设银川滨河水系净化湿地扩建连通工程,银川市荣获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全市河湖面貌和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转变,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得益彰。
典农河银川段作为银川平原最年轻的一条河流,穿城而过,不仅提高了城市防洪排水的功能,也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综合竞争力,再现了银川“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亮丽景观。这是大自然给银川的馈赠,也是极其宝贵的生态系统,打造美丽银川的自然生态之美必须保护好这些绿色家底。暮春时节,典农河畔风光旖旎,生态优美,河道两岸花草树木随风轻摇,舒展生长,河水波光粼粼,宽阔的河面上,各种水鸟低吟浅唱,热闹非凡。近年来,通过生态补换水、清淤疏浚、生态修复及岸线提升等措施,水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和提升,打造出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一直以来,银川市坚持“典农河水域面积只增不减、只扩不缩,水质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岸线两侧景观只能添景、不能减绿”三条底线。为了进一步增强河道行洪、排水能力,有效改善水质,修复水体生态,去年3月,银川市启动了典农河水生态修复项目,通过清淤疏浚等一系列水生态修复措施,彻底实现降污净化、改善典农河水质。告诉记者,通过实施典农河水生态修复项目,对阅海片区、贺兰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实施生态修复、种植水生植物、打造生态驳岸,进一步增强了河道行洪排水能力,有效降污净化、改善典农河水质,修复水体生态,切实维护阅海及典农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建了优美的城市滨水景观和良好可持续发展的河道生态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水生态环境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为目标,结合银川市河湖水系自然禀赋,今年,银川市水务局规划编制了《银川市美丽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将围绕“两纵八横多湖”水网布局,系统实施水系连通、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项目,提档升级园林绿化景观效果,配套建设环水公园、滨水步道、亲水平台等,解决城市防洪排涝不畅、河湖水环境欠佳、河湖生态系统脆弱、市民亲水悦水的体验感和愉悦感不强等问题,切实将优质河湖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发展新动能,不断放大“国际湿地城市”品牌效应,奋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新局面。
大河之治,始于安澜。奔腾的黄河水一旦肆虐,将直接威胁到沿黄城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上世纪以来,黄河宁夏段共发生大于5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5次,损失惨重。几乎每年都会形成凌汛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3000万元。因河势缺乏有效控制,塌岸严重,大部分年份塌岸损失都在1000万元以上。因此,建设黄河防洪工程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黄河,如何做好防洪工程,保障黄河安澜,我市相关部门一直在不断尝试。多年来,我市投入大量资金补短板、提标准、消隐患、强管理,全面建设防洪工程,保障银川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4月15日,在黄河兴庆区头道墩防洪工程处,记者站在黄河岸边放眼望去,用石头堆砌起的护岸与大美黄河及两岸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蔚为壮观。如今,行走在黄河银川段防洪工程现场,险工雄峻、备石列阵、大堤巍巍,把工程映衬得愈加亮丽、坚实稳固。银川市水务局运行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表示,黄河防洪工程是为了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和生命免遭损失而投资修建的,它不同于其它工程建设,既具有系统性也具有社会性。防洪工程对完善区域防洪体系,改善沿岸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障防洪安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随着防洪工程的建设,黄河防洪标准全面提高,在近几年的防洪(凌)中发挥了显著作用。2018年7月,黄河持续高水位运行达74天,瞬时最大洪峰流量达3570立方米每秒,洪峰量值之大、洪水历时之长均创1981年以来之最。洪水期间,黄河宁夏段二期防洪工程如“忠诚卫士”,捍卫了标准化堤防和沿黄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堤防无一决口,群众无一死亡。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首先要确保黄河安澜,这是建设先行区示范市的根本,而要确保黄河安澜,就要坚决守住堤坝这第一道防线。堤岸一旦溃坝决口,不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会危及百姓的生命安全,这样的损失是不能挽回、不可估量的,所以堤防稳固是建设先行区示范市的先决条件,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的重中之重。”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将投入资金3.2亿元,加快实施桑园沟治理、芦花沟综合治理、第一至第三拦洪库提标改造等10个工程,通过新建加固导洪堤、治理泄洪排洪沟道、提标改造拦洪库等,进一步完善“导、拦、蓄、滞、泄”为一体的防洪工程体系,将本市核心区防洪标准提高到200年一遇,切实提高全市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有效保障贺兰山东麓人民群众及工矿企业和产业发展安全。
“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百年大计,千秋伟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市水务局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完整、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并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黄河保护法为指引,以最大魄力保护黄河流域、弘扬黄河文化,积极宣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黄河的保护中来,实现黄河的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共同奏响一首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交响曲’。”表示。
日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等13个部门在东营组织召开全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现场推进会,安排部署了全省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的重点任务,其中在重点领域环境治理方面,山东省将全面实施入河、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积极创建一批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和美丽海湾。
深入开展重点领域环境治理方面,山东省将突出大气污染协同防控,系统推进空气质量全面改善;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以人为本的清洁宜居美丽乡村;加快工业污染治理,强力推进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山东省将加强黄河河口、滩区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统筹实施黄河三角洲重点流路生态补水工程,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推进重大生态保护治理项目建设,高质量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
加快补齐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方面,推进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沿线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快城市污水厂提标改造,推进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动态清零,强化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建设。
着力防范重大环境风险方面,山东省将从严从细做好黄河流域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定期组织尾矿库污染隐患排查整治,开展重点区域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推进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
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保障能力方面,山东省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建设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市一策”驻点科技帮扶。健全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深入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生态环境治理。
济源一体化示范区下冶镇官洗沟村地处黄河北岸,附近有一个废弃铝土矿。借助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工程这一契机,示范区对这个废弃矿山进行了生态治理和修复。曾经的工矿废弃地已经成为当地打造的黄梨基地。
4月21日,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说,去年,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不断强化规划引领,持续深化生态治理,自然资源领域黄河大保护、大治理取得了新的成绩,许多废弃矿山经过生态修复,变成了良田、花园、林地。
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我省坚持规划引领,印发了《河南省黄河滩区国土空间综合治理规划》,明确“三滩四区多试点”综合治理路径,提出防洪安全、居住安全、生态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4大行动,安排9大类166个工程项目。
与此同时,我省坚持项目带动,实施了大批治理工程。总投资63亿元的南太行生态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基本完工,总投资52亿元的河南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启动实施。沿黄生态廊道坚持左右岸、堤内外、中下游协同推进,今年一季度完成沿黄生态廊道绿化任务700亩。
我省还投入3000多万元,开展了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与污染状况调查评价,查处存量违法采矿问题,完成矿山修复面积7.7万亩。
未来,省自然资源厅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督促规范实施河南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持续谋划黄河下游滩区、丹江库区上游、大别山革命老区、淮河流域等一批重大山水项目和历史遗留矿山治理示范工程,进一步筑牢生态屏障,建设生态强省。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得到提升,生物多样性日益增加。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 王志斌:对标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率先完成的黄河流域近20年的生态变化遥感调查评估,发现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绿线公里,彰显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牵头出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等相关政策文件。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专项督察,联合有关部门推进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推动实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目前,黄河源头、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鸟类数量已由1992年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了现在的371种。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安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自2023年4月1日至7月31日,在沿黄九省区同步开展2023年黄河禁渔专项执法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黄河禁渔执法监管,维护黄河禁渔秩序,切实保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
专项行动明确四项主要任务:一是严打非法捕捞行为。紧盯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统筹调配执法力量,持续加大执法投入,密集开展水陆联动执法,确保执法监管全覆盖、不留死角;加强行刑衔接,同时强化生态公益诉讼和环境损失追偿。二是统筹流域分段管控。黄河河源区和上游重点水域实行常年禁渔,要围绕土著鱼类资源及其栖息地管护,强化常态化巡护;中游和下游水域禁渔期间,要聚焦重点水域、重点时段,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绝户网”、“电毒炸”等违法行为。三是盯紧非法销售环节。加强与市场监管等部门配合,强化重点区域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销售非法渔获物等行为;通过销售端溯源倒查非法水产品来源,查处非法捕捞工具、网具的制造和销售厂点。四是规范休闲垂钓活动。因地制宜加强对休闲垂钓活动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性垂钓作业行为,防止以休闲垂钓为名从事捕捞作业。
通知强调,开展专项行动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沿黄各地渔业渔政和公安部门要聚焦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强化全时段、全方位、全链条执法监管,强化部门协作、区域联动,形成合力,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高要求,严厉打击违反黄河禁渔规定捕捞等各类涉渔违法犯罪活动,确保黄河禁渔期制度执行到位、秩序稳定,确保黄河水生生物资源得到有效养护。
【热点追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3.4.10-4.17)
【热点追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3.3.13-3.20)
【热点追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3.2.1-2.28)
【热点追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3.1.1-1.31)
【专家成果】范恒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紧扣影响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下功夫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八):走进上海徽菜餐饮企业“山里亲戚”开展“餐饮消费视角下的区域联动”专题调研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七):走进陕西、河南多个市县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六):城市治理与学术转型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上海疫情封控访谈录之人物小传:103天、103个案例
城市与区域实验室: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交流平台,关注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借鉴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智慧,做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现实问题导向型研究。努力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研究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组织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传播者。
作者: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