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方体育【热门追踪】成渝地域双城经济圈创办近期要事概览(202381-831)
原标题:【热点追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3.8.1-8.31)
我国在区域发展上形成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为引领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半岛官方体育国家战略联南接北、承东启西,构建起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
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持续关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区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努力做好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的研究者、组织者和传播者。本期【热点追踪】重点关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情况,现整理推出成渝地区最新发展动态。
8月31日,重庆市沙坪坝区·成都市武侯区深化合作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党政联席会举行,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增进共识、深化合作、携手共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沙坪坝在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圈中不断迈出新步伐。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策源地、中欧班列始发地,重庆市沙坪坝区积极融入、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会同四川成都武侯区、青白江区等地区签订合作协议,其中器官生物智能智造工程研究中心、歌乐山·磁器口文化旅游街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三个项目入选重庆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十项行动”重大项目清单……
“党政联席会议开启了两区深化合作的新征程。”沙坪坝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每年“1+2+N”高位对接、高位推动协作机制,将本次会议议定的43项重大任务落地落实,签订的“1+7+10”合作协议变为合作实践自觉,担负成渝大区重大使命,推动两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做出新贡献。
近日,在位于沙坪坝区的政务服务大厅,来自成都的汪先生在跨省通办(川渝通办)专窗领取到了注册地为成都的公司营业执照。据悉,自成渝两地“跨省通办”专窗开设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办理业务16万件。通过深化区域“放管服”改革,成渝两地同步发力,推动资源互动、政策互通,一些涉及两地居民的高频事项,如今在审批材料、审批流程、审批时限上实现了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与此同时,沙坪坝加快共建现代产业体系,与四川40余家零部件企业深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合作,打造新型智能网联车,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并携手武侯区深化招商引资联动,共同推动国鹄航空、激光超控技术研发基地、动脉网数字疗法孵化平台、光辉城市数字孪生总部优质项目等落地发展。
在成渝“双城记”中,沙坪坝区和成都市武侯区、青白江区、成华区等开展深度交流,通过形成多个专题合作事项,高效推进经济圈建设,合作路径越来越广。
沙坪坝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前沿阵地的优势,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搭建协同共生体系中迈出了坚实步伐。积极与四川武侯区等地区高层互访频繁,商议重大事项,共同发布沙坪坝区、武侯区150个城市发展机会清单,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率先与武侯区联合开展系列线万个……携手加强规划战略协同、深化科创合作、引育创新主体、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共建共享共赢新格局。
在重庆沙坪坝区团结村中心站和成都国际陆港,中欧班列(成渝)号拉响汽笛,两港通道互联、港区互通、产业互补,这趟国际班列自开通以来,每年开行量均在5000列左右。
“首发中欧班列(成渝)号”入选2021成渝地区协同发展创新案例,陆海新通道中老路(成渝—万象)国际货运班列通车。” 位于沙坪坝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作为重庆对外开放的前沿高地,沙坪坝区不断推动成渝两地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合力畅通开放通道,共建共享开放平台。
据悉,在合作开展中欧班列跨省域共商共建共享合作机制,今年1—7月,中欧班列(成渝)开行3293列,同比增长18.5%,占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总量的29%,成为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这是沙坪坝在提升城市开放能级中的一个典型案例。随着沙坪坝和成都各区的合作越来越紧密,推动协同开放机制创新,共建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成效也就越明显。
沙坪坝位于成渝地区的“主轴”线,三年多来坚持扎实推动重点任务落地,拓展多领域深层次合作,不论是产业支撑,还是创新策源能力,都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能级迈上新台阶,城市建设也呈现出新的形态。“沙坪坝区磁器口后浪片区引入成都传媒打造集会展演艺、咖啡茶饮、文创集市于一体的潮玩聚集地。”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沙坪坝协同武侯区等友好区县成立都市夜间经济联盟,并与华蓥、乐山等深化文旅合作,推动建立文旅产品推广信息共享、旅游客源互送机制,协同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
在生态保护上,沙坪坝也积极与多平台合作,共同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共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沙坪坝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西部(重庆)地质创新研究院,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矿山生态修复技术中心(西部)。与成都市武候区合力搭建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平台,与遂宁市开展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与此同时,沙坪坝持续推动川渝干部交流,与武侯区、青白江区、广安等互派名干部挂职交流,深化干部人才交流互访。并与武候区、雄安新区等5区成立全国首个“区块链+政务服务”联盟,核发全市首张“跨省通办”营业执照,与自贡市、都江堰市等地区签订《友好工商联合作协议》,健全区域协作新机制。
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动重大招商“异军突起”,大力推动重大改革深度破题,扎实推动重大工作见实效。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招商引资联动等重点方面,强化协同发展,深化互动合作,奋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沙坪坝担当作为。”
记者8月30日从省政务改革推进办获悉,近年来,川渝两省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协同打造“川渝通办”品牌,实现三批次311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落地可办,目前办件量已达1500余万件,极大方便了企业群众办事。
今年以来,川渝两省市深入贯彻川渝党政联席会第六次、第七次会议部署,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科学谋划、整体联动,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川渝“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第一批)》《川渝“免证办”事项清单》《川渝跨区域数字化场景应用清单》等四张清单。紧扣“高频次”需求,采取“群众点菜+政府端菜”的方式,动态调整服务事项,不断拓展“川渝通办”范围和深度,日均办件量已突破1.8万件,“足不出户”便能异地办事,让两地企业群众切实品尝到川渝同城化的便利滋味。
为提升便民“加速度”,川渝两省市将多个部门相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首次梳理推出“小学入学”“员工录用”“新办纳税”“货物运输”等7个川渝“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式服务事项,目前7个事项已经实现落地可办。
今年,川渝两省市在前期机动车驾驶证、律师执业证、半岛官方体育社保卡等30项电子证照实现川渝互认共享的前提下,首次梳理推出“开具临时身份证明”“社会保障卡补领、换领、换发”“不动产抵押登记”等34项川渝“免证办”事项,推动“川渝通办”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实现数据赋能多跑路,群众“无感服务”不跑腿。
同时,推出更多元的数字智慧应用场景,凭借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等9类电子证照,打破地域阻隔和行政壁垒,两地群众可无差别享受交通出行、看病就医、文旅体育等服务。
此外,川渝两省市还加强毗邻地区合作示范带动,以县域、市域联合推动放射群域合作发展。在广安市邻水县和重庆市渝北区紧密衔接的25个镇、川渝高竹新区开展跨区域通办试点。构建万达开政务服务一体化协同发展运行机制,新增19项万达开特色事项、梳理109项“零跑路”事项清单,实现“就近办、家门口办”。
“川-渝-沪”外贸集装箱班轮快线日上午,随着一声鸣笛响起,“航龙902”轮船满载162标箱货物,缓缓驶离宜宾港。12天后,这批以宜宾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为主的货物将沿长江抵达上海港,最终发往俄罗斯。这也标志着“川-渝-沪”外贸集装箱班轮快线成功首航。
“川-渝-沪”外贸集装箱班轮快线是往返于宜宾港—重庆港—太仓港(上港正和码头)—上海港(含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港区)之间的快速水运通道,在宜宾市政府的支持下,由民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开行。宜宾港码头公司副总经理罗宇锌介绍,快线通过定时发班、舱位互换、一船直达、海关提前转关、港口限时操作、三峡快速安检、定时过闸等措施,将货物运输时间由原来的20天压缩在12天以内,水路运输资金成本降低40%。
“该快线的开通为‘川货出川’提供了更具时效性、经济性和稳定性的物流方案。”四川省政府口岸物流办主任解伟表示,此举为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城市群“东西合作”、联动发展缔结了重要纽带,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了关键通道,必将为广大市场主体带来新的更大机遇。
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王荆表示,本次首航仪式的成功举行,体现了川渝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坚定决心,彰显了深化川渝口岸物流合作的责任担当,增强了川渝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能力,为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为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此前,川渝两地口岸物流部门联合编制《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口岸物流体系实施方案》,签署《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品牌协议》等合作协议书,并在中欧班列(成渝)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高质量运营、万达开多式联运合作试验区打造、“单一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紧密合作。特别是宜宾港、泸州港等港口,积极与重庆港口合作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在做大、做强、做实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方面成效显著。
记者从重庆市发改委获悉,近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方案)明确重点项目清单》正式印发,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和相关专项规划(方案)明确重点项目593个、总投资约5.22万亿元。
据了解,重点项目清单对项目建设时序、建设任务、责任单位等进行了逐一明确,切实把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图”变为“施工图”,“责任制+清单制+销号制”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从建设批次看,完工项目80个、总投资2604.5亿元、完工率达13.5%,在建项目257个、总投资3.01万亿元,前期项目157个、匡算总投资8265亿元,规划研究项目99个。规划重点项目累计开工337个,规划建设实施率达56.8%。
从项目属地看,川渝共建重点项目46个,四川单方面285个,重庆单方面262个。
从重点领域看,现代基础设施项目332个、总投资4.71万亿元,现代产业项目80个、总投资1712亿元,科技创新项目27个、总投资205亿元,国际消费目的地项目63个、总投资1746亿元,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项目47个、总投资867亿元,改革开放项目10个、总投资153亿元,公共服务项目34个、总投资407亿元。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将会同两省市有关部门和市区县,抓实项目落地,强化全要素保障、全链条跟进、全方位服务,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全力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8月22日,记者从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底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获批“国家级”以来,显示产业跑出“加速度”,目前成渝地区新型显示产业占全国比重超30%,已建成全球最大的OLED生产基地和中国柔性显示产业最大集聚地。
据了解,我国已成为显示种类最全、技术创新最活跃、下游应用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去年显示产业全行业产值逾4900亿元半岛官方体育,位居全球首位。四川已形成重点突出,梯次发展的新型显示产业格局。其中,成都显示产业规模占全国总体规模的15%,产业链完善度71%、产业本地化配套率38%,并带动下游智能终端产业加快发展,目前成都个人计算机产量居全国第二、投影机市场占有率为20%,位居全国第一。今年四川省委提出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方案,明确要集中5年时间,推动包括电子信息在内的六大优势产业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目前,四川已将显示产业作为了支撑电子信息产业提质倍增的首抓产业,并围绕国家任务、四川的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1+4”的发展举措。
“1”就是聚焦1个地区,即成渝地区,成渝地区新型显示产业规模约占全球的15.2%,是建设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的重要支撑。今年,两地还将共同发布《成渝地区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蓝皮书》,出台《推动成渝地区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共建重点产品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发挥成渝地区全国最大的AMOLED面板和无屏显示生产基地优势,加强新型显示产业链合作,打通产业、人才需求供给渠道。进一步完善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统筹机制,依托京东方、惠科、康佳、极米等企业,提升4K/8K超高清面板、激光显示等高端产品技术水平,加快实现涵盖面板、核心材料及零部件、基础装备、终端生产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4”就是突出4个重点。突出重点发展方向方面,依托成都、绵阳、眉山等地显示产业集群积极布局,顺应柔性显示、超高清显示发展趋势,大力提升京东方、惠科等龙头企业产能,积极引进高世代OLED生产线,引导OLED产业链向四川聚集。加大力度布局Micro LED显示技术,支持激光显示、电子纸、全息等新型显示技术企业发展,实现产品多样化。发挥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优势和骨干面板企业带动作用,积极发展新一代视听技术,拓展应用场景,提升新型显示产业综合竞争力,力争到2027年,建成全球一流的柔性显示生产基地和无屏显示总部基地。
突出重点能力建设方面,支持优势面板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协同创新,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提高关键材料与核心设备的技术水平及供给能力。围绕新型显示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加快建设一批新型显示配套产业园区,围绕核心元器件、关键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产业链薄弱环节协同引进和培育中高端企业,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力争用3年时间使我省新型显示产业本地配套率超过60%。
突出重点技术创新方面,加快建设成都京东方测试研发中心、“京东方-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覆盖产业链的测试验证和应用服务平台,打造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研发和制造基地。围绕激光、全息、量子点等前沿技术引育一批初创企业和研发团队,重点突破Micro LED等前沿技术,加快建设全国首条Micro LED量产线,打造Micro LED国产自主全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半岛官方体育加快构建贯通研发、中试、原材料、零部件、面板制造、整机集成的新型显示产业生态圈。力争到2025年,四川AMOLED研发及生产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Micro LED、激光显示等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
突出重点生态打造方面,推动京东方、惠科、信利、极米、索贝、辰显光电等“链主”企业跨界融合,把握5G、4K/8K超高清视频等市场机遇,积极参与超高清视频(四川)制作技术协同中心、中移成研院、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国家超高清视频产业基地等创新平台或产业载体建设,推动形成融合发展产业生态。扩大新型显示应用场景,推动面板、器件等开发和量产,积极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加快构建车载终端、可穿款设备、VR/AR等“产品+应用+服务”的新兴产业生态。
重庆向西江津、合川、永川等八区,成都向东自贡、泸州、遂宁、宜宾等八市,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地带。但长期以来,成渝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成渝“双核”差距明显,被学界称为“中部塌陷”现象。
在今年6月召开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上,重庆、四川携手推出多项政策措施,推进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将成渝地区“中部崛起”作为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重要突破口。成渝中部交通基础设施加快互联,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稳健,开放通道愈发畅通,“中部崛起”正聚力成势
8月15日,成宜高铁全线座站房主体工程完工,距离全线通车又近一步。成宜高铁是四川省首条设计和建设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铁,线路建成通车后,从成都到自贡仅需40分钟、到宜宾仅1小时左右,将大大加强成渝中部地区之间的联系。成兰铁路有限公司成自宜指挥部指挥长张宗伟介绍,随着成宜高铁全线站房主体工程完工,全线进入开通前的最后冲刺阶段。
成渝中部地区距离相近,是双城经济圈互动协作的主战场。实现“中部崛起”,交通是重中之重。成渝两地以交通一体化为先手棋,破除发展的经络不畅问题。
近期以来,成渝之间铁路、公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个个重大节点取得进展: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速铁路首个特大桥任家湾特大桥连续梁合龙;成渝高速扩容见龙河2号大桥、桑家坡枢纽互通开始主体施工;铜梁经资中、乐山至荥经高速公路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公路建设,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能建造试点工程……
川渝两省市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3年川渝计划共建基础设施项目41个,年度计划投资达970.8亿元。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成渝共同编制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深入谋划推进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将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
在重庆永川,长城汽车永川生产基地的工人们正在为车辆安装座椅、车门等部件。据了解,这个基地在川渝地区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已达81家,其中四川省18家、重庆63家。数据显示,2022年川渝两地汽车产业总规模达到7500亿元,汽车产量合计318万辆,汽车产业相互配套企业超过400家。
以汽车产业为代表,新能源、清洁能源、电子信息等多个产业集群正在成渝中部地区稳步崛起。
在四川宜宾高新区,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24条智能化生产线多台无人操作小车来回穿梭运输物料,满产时一天能出厂450万片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片。
宜宾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华涛表示,宜宾高新区将积极布局硅料、硅棒、硅片、电池片产业配套,加快光伏产业聚势成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重庆江津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搭载着摩托车配件等货物的陆海新通道跨境铁公联运班列缓缓驶出;成都国际铁路港,搭乘中老班列的榴莲经澜湄蓉快线天便从老挝万象运抵成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提出,助力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合力畅通开放通道,共建共享开放平台,共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携手建设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的南向开放新枢纽。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经新通道进出口货值达3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40%。
“以前,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水果运到重庆、四川等地,平均需要20多天,如今搭乘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最快4天就能抵达川渝地区。”重庆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何说。
2022年,重庆、成都联合入围全国首批15个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今年以来,成渝中部地区打造多个现代化综合货运枢纽,重庆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综保区冷链产业园、成都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等若干枢纽港站建设加速推进。
截至今年7月底,川渝258个共建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9000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投资1853.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4.6%,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相关推荐【热点追踪】京津冀协同发展近期要事概览(2023.8.1-8.31)
【热点追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3.7.1-7.31)
【热点追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期要事概览(2023.6.1-6.30)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八):走进上海徽菜餐饮企业“山里亲戚”开展“餐饮消费视角下的区域联动”专题调研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七):走进陕西、河南多个市县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走访与座谈活动系列(六):城市治理与学术转型
【流动的空间】“你是我的眼”上海疫情封控访谈录之人物小传:103天、103个案例
THE END----城市与区域实验室: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交流平台,关注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借鉴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智慧,做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现实问题导向型研究。努力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研究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组织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传播者。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作者: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