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热门信息追踪:校正美邦对华大计谋半岛官方体育

发布时间:2023-11-25    来源:网络

  :《智库热点新闻追踪》是由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摘译和整理的一份全球智库观点集。自2014年11月起,不定期发送。期盼得到读者的支持、批评和建议。

  为方便读者阅读,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对相似议题进行整合、归类。在美国的对外关系中,强调中国的挑战是其亚洲乃至全球政策的主旋律,这一点不仅反映在《修正美国对华大战略》一文中,而且可以在《中国对“美式和平”的挑战》找到明证。需要指出的是,《修正美国对华大战略》是一篇非常重要的研究报告,我们将会对此文进行全文编译,稍后推送。

  在近两周的智库新闻中,美洲峰会见证了奥巴马和卡斯特罗的历史性握手,这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契机;然而,中东形势依然严峻,也门内战已经牵涉多个周边国家在此角力;北极合作笼罩在乌克兰危机的阴影之下;此外,在全球治理领域,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谈判已经开始牵动智库学者的神经。本期文章所展现的视野将为我们观察和判断上述问题的前景提供有益参考,特予以摘译推荐。

  中国已成为美国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为了应对日益强大的中国,美国迫切需要一套协调一致的战略。由于美国力图使中国融入自由主义国际秩序这一行为,对美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产生了新威胁,并将对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产生连锁负面影响。因此,美国方面需要新的对华大战略,平衡中国崛起而非协助其维持优势。这种战略应做到:在美国及其盟友保持与中国进行外交和经济互动的条件下,减少中国对美国在亚洲和全球的国家利益的地缘经济和军事威胁。为此,作者提议:振兴美国经济;加强美国军事实力;扩展亚洲贸易网络;实施对华高技术控制;实施有效的网络安全政策;加强与印太地区盟友的伙伴关系;与中国保持高层外交关系。(洪叶摘译)

智库热门信息追踪:校正美邦对华大计谋半岛官方体育

  为打击中国日益增长的反介入能力,美国应注意两个要点:一是重视国防创新计划,二是对奥巴马提出的2016财年国防预算三思而行。(方若冰摘译)

  阿富汗的邻国对阿富汗不稳定的安全局势的溢出效应感到恐惧。作为阿富汗的邻国兼第五大双边援助国,近年来,印度对阿富汗的经济、基础设施等给予了大量援助。印度还是第一个与阿富汗签署双边安全协定的国家。因此,美印加强合作有助于巩固阿富汗的民主制度,保障平民安全。(方若冰摘译)

  鉴于希拉里•克林顿已经正式宣布参加美国总统选举,有必要回顾希拉里在担任国务卿期间所采取的外交政策主张,尤其是对亚洲的外交。(方若冰摘译)

  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出人意料地以决定性优势赢得大选之后,一些美国外交权威人士,包括理查德•哈斯,宣称美以关系仍旧保持着不容置疑的地位。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内塔尼亚胡的再次当选及其与奥巴马总统的紧张关系将会为美以关系带来挑战。然而,本文作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忽视了最根本的问题,即美以两国的利益已经发生了分歧。(赵建伟摘译)

  本月14日美国宣布古巴不再是支持的国家,这也许是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启动以来最重大的成果之一。这样一来,美古之间的经济交往就可以开始顺利进行,政策方面可能更胜一筹。首先,这可以带来很多其他领域的政策松动,例如长期以来的禁运,这将会是拉美国家观察形势的风向标之一。但更重要的是,这将标志着美国不再视哈瓦那方面为敌人,因此,会使古巴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但是两国关系的进展依然任重道远,首先,禁运不会立即取消,这需要很长周期的法律程序;另一方面,美国在人权保护议题、民主化和等问题上与古巴立场分歧依然很大。因此,这也是奥巴马这一立场最遭国内相关人士攻击的地方。但是,势头一起,便无理由阻挡。双方领导人在美洲峰会上的一系列举动和姿态已经开启了两国关系进一步接近的大门,接下来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开设使馆、互派大使、建立新的贸易规定等,最重要的是不能失了“势”,一定要借着春风把两国关系引向目标。(陈宇慧摘译)

  美国自2011年干涉利比亚战争以来,扮演着“幕后领导”的支持性角色,以期通过他国扮演领导型角色来避免自身陷入又一个海外战争泥潭。然而,美国的这一“不领导”策略导致了其安全局势的严重恶化。利比亚愈发猖獗,同时美国自身领导力和影响力下降,安全利益受到威胁。美国政府应当吸取教训,通过正确地定位危机下的国家利益、预测与评估自身在非领导条件下可能有的风险、承担领导型角色必要的责任和负担等形式,制定新的领导型策略,在“赢得战争”的同时“赢得和平”。(张亮摘译)

  面对亚太地区安全局势的变化和挑战,美国与澳大利亚、日本采取了“小多边”形式的三方安全合作,尤其在人道主义救援和赈灾、海事安全、以及国防装备等领域加强了合作与共享,这成为了亚太地区“小多边”安全合作的典范。尽管如此,这一“小多边”关系仍然面临着三大挑战:首先,由于合作议题的日益多元,牵涉到的日益增加的利益相关者将使三边关系面临更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次,作为三边关系得以建立的基石,三方的共同价值观及互信将随着地区局势的变化而有所削弱;最后,三国现任领导人面临的换届选举问题可能对既存三边关系产生影响。(张亮摘译)

  美国一直在寻求其治下的亚太地区稳定,但是传统的外交和军事手段都无法遏制中国在本地区的扩张,中国正在加速其对“美式和平”的冲击,并进一步向外推进其在本地区的安全边界,因此在南海地区,美国的安全利益以及部分东盟国家的主权正在遭到中国在专属经济区内开发渔业资源和勘探能源等行动的挑战。相关国家也许没有能力与中国一较高下,这使得美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而中国咄咄逼人的态势也使东盟国家主动寻求加强与美日的军事联系。这种领土争端同时也会引发东盟内部的分裂。中国已经认识到己方的挑衅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因此正适度调整方式,增进东盟成员国对其安全理念的了解,并鼓励其加入亚投行。这样,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中国依然在东盟国家中保持了自己的影响力。对于中国的潜在威胁,美国的反应相对比较柔和,这是出于防止中国与周边国家出现小规模冲突的考虑。但是,美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亚太地区的现实状况,保卫其国家利益以及盟友的主权不被侵犯,否则“中国中心”将取代“美式和平”成为地区主旋律。(陈宇慧摘译)

  作者并不直接反驳亚投行和英国决定加入这一组织的重要意义,而是通过回顾历史来表明中国此次提议亚投行并不像其所说的那样取得成功。确实,半岛官方体育亚投行会成为重要机构,但其需要满足许多难以实现的条件。人民币不会在很短时间内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虽然其作为贸易货币的重要性可能逐渐上升。由于中国对金融市场的限制,哪怕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人民币仍然不太可能在几十年内赶超美元。美元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储备货币,其成为储备货币是在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之后,而非之前。因此,人民币要想成为储备货币也同样要像美元一样经历诸多困难和限制,半岛官方体育并且需要承担极高的成本。作者非常怀疑,中国是否有能力能承担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高昂成本。(洪叶摘译)

  日本对亚投行的反应比较冷淡,其对于亚投行管理和透明度方面的担心可能才是真正原因。但是东京方面应该采用一种直接和积极的态度促使亚投行的标准提到更高,这样的声音相信也会得到先行一步的部分西方国家的支持。另外,日本长期以来在经援外交和国际组织方面的良好实践纪录足以说明其软实力强大和负责任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如果日本迟迟置身事外,则将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将纵容中国无限制地在本地区扩大经济影响力。考虑到日本过去几十年在东亚做的积极贡献,简直难以想象日本不在东盟国家未来的基建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局面。一个没有日本的亚投行可能会让东盟政要视中国为该地区唯一一个可以在发展和财政方面倚赖的国家,这将使未来日本在对华竞争方面失掉先机。另一方面,亚投行可以为日本提供与中国合作,建立未来投资规范的机会,同时也能够使日本加强与东盟之间的关系。错过了三月底的截止日期,日本必须加快进度,赶上亚投行创始规则和政策制定的相关讨论。(陈宇慧摘译)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独裁再现:沙特阿拉伯焦虑的独裁者(4.15)

  沙特阿拉伯,君主专制仅存的堡垒之一,追求在大中东地区扩大影响力的同时,其外交政策变得非意识形态化,现实且富有防御性意图,这对其民主化产生了负面影响。从2011年以来,沙特阿拉伯不断干涉多个转型国家的内部事务以应对来自伊朗、等的威胁。虽然,这些干涉的意图并不是明确反民主的,但沙特阿拉伯的支持对象却是独裁和反自由主义的,其最终的结果是破坏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实现。(洪叶摘译)

  在南高加索地区,过去25年来伊朗始终是一个庞大但屡屡受挫的旁观者,4月2日的《伊核框架协议》出炉之后,伊朗在高加索地区的邻国可能要开始问:难道改变在即了吗?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两国与伊朗接壤,伊朗在这里有着自己过去帝国的骄傲,即使其殖民统治早在1828年就结束了,他们还是多多少少会觉得——这片土地“是我们的”。但苏联解体之后,伊朗并没有如预言中那样变成一个地区大国,和俄罗斯、土耳其相比,他们只是个边缘国家罢了。他们错失了许多扩大地区影响力的良机,并且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战略利益方面也不如伊拉克或者叙利亚那么显要。伊朗和地区最弱势的国家亚美尼亚关系很好,但是和阿塞拜疆互相怀疑。《金融时报》称许多西方油气业巨头表示对伊朗这样一个油气大国再次开放的前景非常兴奋,但它同时指出半岛官方体育,这将是个漫长的痛苦过程。但是各方都认为伊朗的复苏将带来重要的影响,而它在地区话语权方面的噤声已经持续了过去1/4个世纪。(陈宇慧摘译)

  上周,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伊朗核框架协议表示了欢迎,并且称之为“历史性共识”,但在欢呼背后,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很多问题依然存在。三位兰德专家将就该框架协议对伊朗、美国及世界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罗烨摘译)

  撒哈拉和萨赫勒地区冲突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当前,发生在利比亚、马里和尼日利亚等国的冲突表现出跨境化的趋势。同时,早先存在的政治、种族与宗教紧张局势也在恶化。加之本地区国家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角力,显然不利于开展地区合作,并进而导致圣战武装、犯罪集团和分裂主义武装分子更容易走到一起,在该地区开展“自由”行动。其结果是,博科圣地和等激进组织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尽管包括欧盟在内的国际组织已经制定了大量策略,但是他们仍需保持更紧密合作,以应对撒哈拉和萨赫勒地区的安全挑战。(赵建伟摘译)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简易爆炸装置对人道主义的影响——以阿富汗为例(4.09) 简易爆炸装置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冲突的基本特征,该装置对人道主义组织的威胁程度也越来越高。尽管简易爆炸装置对平民和军事行动的影响已经有据可查,但是很少有关于简易爆炸装置对人道主义行动和人道主义工作者的具体影响的研究。通过研究简易爆炸装置在阿富汗的使用情况,本文评估了简易爆炸装置所造成的危险,突出强调了其对人道主义行动的负面影响。(赵建伟摘译)

  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 巴基斯坦与也门内战——加入沙特主导的联盟的危险性(4.08)

  2015年4月6日,巴基斯坦议会就是否加入由沙特领导的打击也门叛乱的联盟一事进行了辩论。沙特请求巴基斯坦出动飞机、战舰和地面部队参与打击也门胡塞武装,但这一举措使巴基斯坦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实际上,巴基斯坦一旦接受请求,将会激怒其邻国伊朗,如果拒绝沙特的请求,将会对巴沙关系造成影响。可以说,巴基斯坦走在一条急需掌握平衡的钢丝绳上。(罗烨摘译)

  安倍晋三于2012年任首相后推行的“安倍经济学”在货币与财政政策、经济结构等领域的改革使得日本经济迎来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两年过渡期之后的日本经济再次走向疲软,面临着通货紧缩和缓慢增长的挑战,同时也未能解决持续的预算合并、显著改善经济结构等问题。在国债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的背景下,安倍政府的保守主义立场及其政府的缓慢的行动力,使得经济持续改革受到怀疑。(张亮摘译)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新《美韩民用核合作协议》意味着什么?(4.13)

  美国和韩国近期就1974年签订的《美韩民用核合作协议》达成了新协议。在协商过程中,韩国方面的争论主要集中于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是否过于关注防止敏感核技术的扩散对于韩国的能源安全和不断增长的核工业利益造成的损害。本文回顾了此次新协议的基本内容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作者认为新协议文本将会是互惠协议,一方面更好体现美韩核工业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另一方面为韩国总统朴槿惠提出的特定目标提供法律基础。虽仍在争论中,但可以预见的是该协议不会明确允许韩国发展更为先进的核技术。(洪叶摘译)

  海洋主权争端构成了东亚外交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同时影响着亚太地区的安全环境。考虑到该地区对全球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因此,任何由海洋争端升级造成的不稳定因素都将威胁到欧洲,因为欧洲是该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且依赖该地区的海上交通线进出口货物。(赵建伟摘译)

  TPP谈判相关各方正在努力说服国内选民支持这一体系。对于东南亚来说,TPP将人口、地理、经济发展情况各不相同的国家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与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展开合作。TPP通过建立一个高标准的规则模板,扮演了调控本地区经济多样性的战略角色。有学者指出,美国领导的这一框架协议将会为东盟国家带来更大的经济机遇。虽然马来西亚也有批评指TPP会使国内市场受到外国政府和跨国公司的过分干预,但TPP还是促进了马来西亚和越南的经济持续重建,以及重新制定了本地区政府与商界互动的规则,这将扩展东南亚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体的发挥空间。因此,TPP在加强美国与东南亚关系方面起到的战略意义不言自明,并将促使菲律宾、泰国、印尼等参与进来,凸显了美国在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陈宇慧摘译)

  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李光耀和苏哈托的互信密切了两国关系(4.08)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加坡和印尼的双边关系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尽管历史学家们认为将事件的结果完全归功于伟人不合时宜,但事实表明,新印关系的顺利发展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李光耀和苏哈托之间的相互信任。(罗烨摘译)

  欧盟虽然曾在1990年后帮助转轨国家渡过难关,但南斯拉夫危机和乌克兰危机显示了欧盟安全能力的不足。欧盟对俄罗斯问题多采取外交手段进行劝说,然而一旦在俄方逼迫下想寻求对俄制裁,其内部意见又无法统一。种种迹象表明普京已看穿欧盟的弱点。(方若冰摘译)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行为使得西方领导人普遍担心俄罗斯将会采取对抗性的国家安全政策,这将会对美俄关系、欧洲安全带来深远影响。(罗烨摘译)

  定于4月10-11日举行的美洲峰会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得益于美国与古巴紧张关系的缓解。本文预判了第七届美洲峰会的三大结果。(洪叶摘译)

  在巴拿马召开的第七届美洲峰会见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历史性握手。古巴代表团充分利用此次峰会的各种时机,如“面对面外交”、经济论坛及市民社会论坛等,争取他们的利益。(赵建伟摘译)

  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问题上体现的国力复兴,使得一些学者建议北约成员应当加强自身的核威慑和防务能力,如在波兰部署双重能力核武器。但事实上,这一核威慑应对策略将可能使得俄罗斯更易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策略,加深北约成员内部的分歧,同时这本身就是一种军事挑衅。面对俄罗斯当前采取的“混合型战争”策略,北约应当尽快制定成员国之间的普遍应急措施和面对非常规战争的方案,实现自身在48小时内快速调集军队到达任何一个成员国的能力,加强在欧洲中心的联合军事部署等。(张亮摘译)

  俄罗斯干涉乌克兰事务不仅赤裸裸地拒绝了欧洲——大西洋一体化,而且还打碎了欧洲致力于安全稳定与健康发展的愿景。北约需开展与欧盟的通力合作,扭转被动局面,建立和平稳定的欧洲大陆。鉴于此,本文剖析了北约对俄应采取的两种策略。第一,惩罚与隔离;第二,顺应与接触。北约的战略选择可归结为以下两点,第一,促进还是放弃欧洲一体化;第二,是否以及如何在政治和经济上影响俄罗斯的行为。(赵建伟摘译)

  两年一次的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将于下周在加拿大努勒维特(Nunavut)召开,届时乌克兰危机将不会逃出部长们的讨论范围。本次会议的另一个重点是美国将接任主席国。本文分析了美国担任主席国所面临的挑战。并向北极国家给出了四项建议: 1、北极国家应意识到乌克兰危机带来的挑战 2、北极国家应将区域合作视为把该地区从危机的“冲突溢出”效应中隔离开来的一种方式。 3、北极国家应改革北极理事会,以确保理事会工作的连续性。例如,发展壮大北极理事会常设秘书处。 4、北极各国应努力确保非北极国家,如中国,日本,德国和英国,在理事会决策中获得真正的影响力。(杨起帆摘译)

  在过去的五年里,北极地区见证了高度合作的良好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俄罗斯和其他北极地区邻国的合作。但是,目前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紧张局势对合作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最近,俄罗斯增加在北极地区的军事活动的做法更加引发了人们对这一地区局势的担忧。(罗烨摘译)

  自2014年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关系的破裂引起了广泛的地缘政治影响。俄罗斯恢复其作为东西方之间欧亚主导力量的传统位置,并且在面对欧美压力的情况下向中国倾斜。这并不预示着全新的中俄联盟,但是在后时代俄罗斯与西方融合结束了。在新时代,俄罗斯将会努力扩大和深化同非西方国家的关系,着眼于亚洲。西方领导人应认识到这一转变。(洪叶摘译)

  过去一年间,俄罗斯社会在乌克兰和西方的看法上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变。由于俄政府几乎完全掌握着国内媒体信息及传播渠道,因此俄政府故意实施了一场信息行动,目的是增加其民众对乌克兰和西方的不满。目前,该行动已经扭曲了东部伙伴关系国家及欧盟成员国公众(特别是讲俄语的少数民族)的观念。鉴于此,西方国家必须投入大量精力,拓展其在俄罗斯社会团体中的活动空间。此外,考虑到俄罗斯的“信息操控运动”已经越过俄边界地区,因此,西方国家必须加大公共外交资源投入力度,实时消除俄罗斯的错误信息影响;保持现有沟通渠道畅通的同时,建立新的交流与沟通方式,运用有效工具保护其信息空间。(赵建伟摘译)

  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为什么今年的联合国气候谈判如此重要?(4.06)

  各国政策制定者并未对今年即将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投注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对此问题的忽视将会使得脆弱的全球气候问题协作体系面临信任缺失、合作失败等危险。另一方面,随着近三十年来美国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的气候问题领导力日益下降,气候问题危机重重。各国安全与外交领域的政策制定者唯有立即协作、达成协定,全球气候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张亮摘译)

作者:小编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