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方体育大纵深作战外面 苏联军理由论的兴起与影响

发布时间:2024-02-27    来源:网络

  在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为了改变千疮百孔的经济状况,立即通过裁军的手段省下了大量军费,截至1925年,红军被削减到562,000人,这仅仅是战争高峰时期兵力的十分之一。骑兵和一些边境地区的步兵师在裁减一部分后被保留下来,而大多数存留下的师只留下必要的骨干兵力。这些师战时将由某些特定地区的预备役军人来补充。该制度于1924-1925年被采纳,它由常备的基干部队和地方民兵两部分组成,战时将扩充到将近140个师,但在和平时期它的能力极其有限。

  在大裁军时期,用于武器试验的资金和为数不多的设备来源之一就是苏联和德国的秘密军事合作协议。这两个从前的敌对国都害怕波兰,也都热切希望找到绕过协约国限制的法子。1919年的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拥有坦克、毒气和飞机,但不久后的1921年,德国军队和政府就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以在苏俄境内生产和测试这些武器。双方获得了测试那些不能在别的地方生产的武器设备的机会,但实际上,这些武器的数量还是相对较少的。

  半岛官方体育

半岛官方体育大纵深作战外面 苏联军理由论的兴起与影响(图1)

  苏德合作还包括互相观摩军事演习,但现在回顾起来,双方军事学说和理论的发展几乎是独立完成的。20世纪20年代,国内战争的经验促使苏联所有的军事理论家重新审视他们的军事思想。前沙皇军官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斯韦钦发起了一场军事战略的大辩论,同时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伏龙芝也试图制定一套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统一的军事理论。

  而也许在这些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天才的国内战争指挥员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和军事理论家弗拉基米尔·基里阿科维奇·特里安达菲洛夫根据1920年苏波战争和1918年德军进攻法国的军事失败发展了一种连续实施战役的战略理论。简而言之,他们坚信现代军队庞大而有韧性,很难单靠一次猛烈的战役就将其击垮,恰恰相反,进攻者必须实施一系列的进攻战役,之后快速突入敌人后方,在防御者还在重新集结部队之时就实施另一次战役。

  为了将这些战役放在统一的战略背景下,苏联军人开始思考战争的新层面--单个战役的战术和整个战争的战略结合点。这个中间的层面被称作“战役艺术”。“战役艺术”被认为是某个级别的高级指挥员的领域半岛官方体育,这个级别的高级指挥员在一场战略战役或整个战局背景下计划和协调大兵团作战,即实施一系列旨在最终实现战略目标的行动。1927年斯韦钦这样总结这一理论的结构:“战术是实现战役飞跃的坚实步伐,战略为战役指明前进的方向。告诉我们走哪条道路。”

半岛官方体育大纵深作战外面 苏联军理由论的兴起与影响(图2)

  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苏联理论家们完善了大纵深作战的战术思想。他们计划使用新技术——尤其是坦克和飞机——来突破一战中发展起来的精心构筑的防御系统。在《1929年野战条令》中还仅仅只是说了一下大纵深作战的概念,而在1935年出版的《大纵深战役指导》一书中对这一理论则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到1936年,由于技术变革的加速,大纵深作战的概念也得以扩展。图哈切夫斯基和其他理论家们不再计划用单独的、战术层面的浅近纵深战斗来突破敌人,而是筹划突破并向100公里甚至更深远的战役纵深发展。这种大纵深战斗的本质就是利用最现代化的兵器在最大限度纵深内同时克服敌军所有防御体系,而在扩张战果时又是如此迅速以至于防御者无法及时重新部署。用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的话说就是:“军事艺术的首要的和基本的任务就是阻止(防御者)建立坚固防线,赋予战役行动以毁灭性的打击力量和快速的节奏。”

  最初,图哈切夫斯基和其他理论家们打算用装甲汽车支援下的使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武器的步兵、炮兵和骑兵来实现这一设想。在这种形式下,图哈切夫斯基的战术就和其他军队没什么差别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候,大多数西方军队将坦克视为协助步兵突破敌预设防御阵地的支援武器。然而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苏联的战役战术理论迅速发展起来。

  半岛官方体育

  红色理论家们(至少在理论上)将机械化部队看做是一个高度合成化的诸兵种混编部队。步兵——在坦克的引导和炮兵及工兵的支援下——会突破敌人防御,与此同时,其他炮兵和航空兵会打击敌人后方纵深地域,为接下来的独立空降兵和装甲部队进攻做准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坦克部队会被分成三个不同的梯队:一部分坦克负责引导步兵突破;一部分在突破口附近浅近纵深内发展战果;还有一部分坦克在诸兵种合成机械化兵团编成内作战,负责追击和包围被击溃的敌军。\这些概念早在1929年就变成文字了,而后被系统地编纂进《1936年工农红军暂行野战条令》中。

半岛官方体育大纵深作战外面 苏联军理由论的兴起与影响(图3)

  在当时大纵深机械化作战的想法很不寻常,但也并非独一无二。所有主要国家陆军的军事理论发展大方向都是相同的,都不同程度地运用机械化部队突破敌军防御以取胜或者避免陷入堑壕对峙的僵局,但只有苏联理论得到了本国内统治者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的正式批准。斯大林的第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在很大程度上适合为大纵深作战思想提供所需的工业生产力和产品。鉴于一战期间俄国工业暴露出的缺陷以及坚信革命面对资本主义的威胁依然十分脆弱,斯大林选择高度优先发展军工产业是很自然的。

  这方面的努力在极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成果。除了少量试验车外,苏联直到1929年才开始生产自己的第一款国产坦克,基于美国沃尔特·克里斯蒂设计方案的MS-1。4年后俄国的工厂已经可以每年生产3,000辆坦克装甲车辆。类似的迅速增长也发生在飞机、火炮和其他武器装备的生产上。

  官方的批准和装备的丰富供应对于机械化部队的稳步成长来说是基础。1927年在莫斯科成立了第一个试验坦克团,装备有60辆外国制造的坦克。三年后的1930年5月,第一个试验机械化旅诞生了,其编成内包括装甲兵、摩托化步兵炮兵和侦察分队。

  大纵深作战的发展要求数量更多、编制更庞大的机械化部队来突破敌军防御然后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1932年3月9日陆海军人民委员部下属的一个特别委员会建议将装甲部队组成各种不同规模的编制以遂行各级司令部下达的特定战斗任务。每个12,500人(战时为18,000人)的步兵师下辖一个独立坦克营(57辆轻型坦克),每个骑兵师下辖一个机械化团(64辆轻型坦克)。坦克旅作为步兵军以及步兵集团军的主要预备队,而独立机械化军则扮演国内战争时代“快速集群”的角色,负责突入敌军后方纵深。这些由两个坦克旅和一个步兵旅组成的军实际上比西方的一个师大不了多少。这些旅都是多兵种合成的,包括坦克、摩托化步兵、炮兵、工兵和高射炮兵。

半岛官方体育大纵深作战外面 苏联军理由论的兴起与影响(图4)

  1932年秋天苏联组建了最初的两个机械化军,比德国组建第一批装甲师早了3年。随后的几年里,装甲兵、机械化兵和空降兵的数量和合成化程度都在稳步增长。特别是空降兵,由大量共青团时期就学过跳伞的志愿员组成,属于精锐部队。大规模的演习检验了合成机械化部队及空降兵进攻理论。与此同时,其他部分的红军也逐渐取消了与地方民兵相结合的混合基干制,逐渐过渡到单一的常备军基干制。截至1938年6月1日,红军已经是一支150万人的职业化部队。

  半岛官方体育

  当然,苏联的机械化部队并非十全十美。如同战前的德国一样,俄国生产的大多数坦克装甲都很薄,以高速来寻求保护。对于战场机动来说十分必要的无线电通讯是出了名的不可靠。由于这时一般的苏联士兵都没怎么当过驾驶员和机械师,致使装备发生故障和磨损的速度很快。事后,很多苏联历史学家承认过于强调机械化进攻作战导致红军忽视对防御作战的计划和训练,至少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是这样。如果不受干扰,苏联的“坦克主义者们”会在几年内解决上述问题。

  然而不管怎么说,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在机械化部队的生产、规划、部署上还是领先于世界的。也许最重要的是,红军不管是在理论概念上还是实际的机械化战争经验上都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德国同行。在德国,海因茨·古德里安和其他装甲武器理论家们仅仅从政治和军事领导人那里得到了有限的支持,因为装甲部队不过是希特勒外交讹诈的一部分,让人误以为这是真正的战争机器,而它们的使用也没有被纳入德国的国家政策中。坦克的生产排在为新建的德国空军制造飞机之后,而且这些生产出的坦克往往被分配到步兵支援分队以及其他不归古德里安管的部队中。同时,整个德国军队才刚刚开始突破凡尔赛条约的严厉束缚扩充实力。简而言之,假设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德开战,红军比起对手有相当大的优势。

作者:小编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