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半岛官方体育思概述

发布时间:2024-02-01    来源:网络

  半岛官方体育半岛官方体育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是指国防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它同军事学术、军事技术、军事历史、军事地理等学科门类统称军事科学或军事学,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受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制约。军事思想是战争活动的理论概括,它来源于具体的军事实践活动,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军事思想具有政治性、时代性、实践性、发展性、继承性的特征。要深入理解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必须了解“战争”与“军事”这两个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战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通过暴力手段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其主要特征就是暴力形式。军事是准备和实施以战争为中心的各种社会活动,诸如作战指导、作战计划、战略战术、作战动员、后勤保障等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战争的对立面是和平,是相对和平而存在的社会形态;军事一般与民事相对应,与其他社会形态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处于同一层次的领域,不但存在于和平时期也存在于战争时期。战争与军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规定了军事思想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军事思半岛官方体育思概述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就军事领域而言,战争实践决定军事思想,军事思想又对战争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总体而言,军事思想是战争活动的行动指南,是其他军事学科的理论基础,对人类其他社会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指导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好未来战争准备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对军事思想特别是对当代中国军事思想的学习与研究,对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战争准备,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制定军事政策,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捍卫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确保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和巩固世界和平,都具有深远的指导作用。

  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意识形态,军事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萌芽状态到形成发展的历程。它总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随战争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是中国军事思想发展的早期阶段,它反映了中国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军事思想。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于殷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经过封建社会漫长岁月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完成了它的历史终结。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前期,军事思想的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据实物和文献记载,早在氏族社会末期,就有兵书出现,如《汉书》就录有《黄帝》16篇和《神农兵法》1篇。到了西周时期,《军志》和《军政》两部军事文献相继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已经形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剧烈变革,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发生以及社会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等历史潮流的不断涌动,出现了一大批适应时代特点和战争要求的军事理论著作,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子》、《六韬》等。而且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典籍中也有大量深邃的军事思想;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得到了较大的充实和发展,先后有数以千计的各类兵书问世。20世纪30年代,陆达节编著的《历代兵书目录》,著录有兵书1304部,6831卷;至明清时期,大兴研武之风,存世兵书多达1685部,出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总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军事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外国古代军事思想(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7世纪)。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是西方古代奴隶制社会时期。在这个时期,古希腊、古罗马等奴隶制国家,为了扩张领土、建立霸权、掠夺奴隶和财物,进行过频繁的战争,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将帅,产生了丰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军事思想。古希腊的军事思想主要散见于希罗多德的《希腊波斯战争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色诺芬的《长征记》中,这些历史著作和著名军事人物的军事活动史料中,主要代表人物有伯里克利、色诺芬、埃帕米农达斯、亚历山大等;古罗马的军事思想,主要见之于当时的历史学家波里比阿、阿庇安、塔西佗、李维、普鲁塔等有关罗马历史的著作,主要代表人物有汉尼拔、费边、西庇阿、恺撒、屋大维等。值得注意的是“从古代遗留下来的文献中,可以发现希腊先贤的著作中含有相当丰富的战略思想……始终包含海权因素在内”。在这点上,古希腊“海权”战略思想与中国古代军事战略思想的“重陆轻海”倾向有本质区别。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是欧洲的中世纪时期,即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这一时期主要军事代表人物有贝利萨留、古斯塔夫二世、杜伦尼等,主要代表作有毛莱斯著《战略学》;李欧著《战术学》;弗里德里希二世著《战争原理》、《军事典范》等。然而“中世纪宗教神学占据欧洲整个文化领域,军事理论作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也处于低潮”。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1840~1949年),是在中国军事思想新旧变革、中西融合中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它反映了中国近代封建统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军事思想形态[15]。反映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洋务派的军事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林则徐、魏源、曾国藩、胡林翼、刘坤一等,代表作有《海国图志》、《曾胡治兵语录》等;反映农民阶级军事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洪秀全、杨秀清、洪仁等,代表作如《太平军目》、《兵要四则》、《行军总要》等;反映中国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孙中山、黄兴、蔡锷等,代表作如《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军国民篇》等;反映军事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蒋介石、蒋百里、杨杰、白崇禧等,代表作如《蒋总统军事思想大系》、《国防论》、《国防新论》、《游击战纲要》等。

  外国近代军事思想(1640~1945年)。外国近代军事思想一般可分为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和马恩列斯军事思想。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内容非常广泛,体系比较庞杂,其产生大体在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主要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马基雅维里,主要代表作有《君主论》、《佛罗伦萨史》、《罗马史》等;形成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上半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拿破仑、克劳塞维茨、若米尼等,代表作主要有《战争论》、《论大规模军事活动》、《战争艺术概论》等;从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发展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汉、杜黑、施利芬、福煦、鲁登道夫、富勒等,代表作如《海军对历史的影响》、《现代战争》、《战争原理》、《总体战》、《装甲作战》等。

  马恩列斯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理论体系和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汲取了以往军事思想的精华,正确地提示了战争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是科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根源的学说,暴力革命的学说,人民战争及战略战术学说,无产阶级军队建设学说,国防建设学说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势力重新分化组合,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制衡体制。1989年东欧剧变,此后苏联解体,世界进入了后冷战(或多极混乱)时期,各种军事理论相继涌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比较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有利德尔·哈特的《战略论》;柯林斯的《大战略》;拉塞尔·F.韦格利的《美国军事战略与政策史》等。总之,这些军事理论著作集中反映了西方当代军事思想的某些共同特点。例如,“美、俄、英、法、德、日等国在军事战略思想上,都遵循全球性、威慑性、联盟性、均衡性的战略方针在作战指导思想上认为火力是作战威力的基础,集中兵力是作战胜利的奥妙,强调突然性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原则,把机动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在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上始终遵循与国家安全基本目标相适应的原则、合理够用原则半岛官方体育、协调发展原则、坚持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原则、效率效能原则、依法治军原则等。

  从20世纪90年代起,人类社会迎来了一场空前广泛、深刻的新军事变革,使军事形态的五大支柱即军事技术、武器装备、军事人员、军事思想和军事组织体制得到跨时代的跃升,特别是各国军事思想得到了彻底的、全面的创新。当前世界军事思想总的发展趋势是:以机械化战争理论为核心的工业时代的军事思想,正在全面地向以信息化战争理论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的军事思想转变。

  军事思想通常是由战争观和方法论,军队和国防建设思想,战争指导思想等内容构成的一个完整理论体系。军事思想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从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战争观和方法论。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这一人类社会特殊活动现象的总的看法和基本态度。战争观通过对战争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战争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因素的考察与揭示,使人们认识战争起源、战争性质、战争作用、战争消亡等战争根本性问题。研究与指导战争的方法论主要回答如何认识战争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如何正确指导战争,让战争按人们的意志转移等问题。战争观和方法论是军事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军队和国防建设思想。军队和国防的本质和根源是什么,军队和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有什么联系,如何建设军队和国防等,都是军事思想要回答的重要内容。此外,军事思想不但要回答战争是什么,怎样认识战争,怎样建设国防和军队等一系列问题,还要回答怎样指导战争的问题。人们带着这些疑问,在长期的军事活动中得出了各式各样不同的结论,创造了大量的军事理论著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孙子兵法》和《战争论》。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春秋末期孙武著,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孙子》共6000余字,文字苍古雄劲,内容博大精深,全书共分为“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13篇,所以又称《孙子十三篇》。“《孙子兵法》包含朴素的军事哲学思想,谨慎的战略思想,灵活机动的战术思想,达到了他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高度,军事思想非常丰富。”宋神宗时,《孙子兵法》被确定为《武经七书》之首。

  《战争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奠基作。作者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普鲁士人,生于1780年,卒于1831年。《战争论》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经验的总结,是对德意志军事思想的革新,它深受法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全书共3卷8篇124章,加上附录,约69万字,内容十分丰富,对战争的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战斗、军队、防御、战争计划等问题作了详尽的阐述和深刻的分析。其主要观点有:战争是政治以其他方式的延续;理论应该是一种考察,而不是死板的规定;要善于运用民众战争;防御不应是单纯的据守,应该有进攻和反攻;集中兵力,速战速决等。《战争论》代表了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最高成就,曾得到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肯定,在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小编

【返回列表】